“代理退保”是指消費者委托第三方(機構或個人)以自己名義辦理退保,涵蓋車險、意外險、重疾險等多種險種。 不法分子冒充保險業內人員,謊稱與監管部門合作或有內部資源,通過電話、微信等方式宣稱可辦理全額退保、減免債務、修復征信等。騙取信任后,誘導消費者提供敏感信息并簽署代理退保協議,索取高額傭金。 1. 喪失保險保障:退保后失去風險保障,未來重新投保可能面臨等待期延長、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。 2. 資金受損:代理機構收取高額手續費,甚至截留退保資金,消費者可能面臨難以挽回的損失。 3. 個人信息泄露:代理機構獲取消費者身份證、保單、銀行卡等隱私信息,可能被用于詐騙、洗錢等違法活動,甚至導致網絡借貸等未知損失。 案例警示 2024年9月,某地金融監管局收到消費者王女士投訴,稱其被銷售誤導要求停止催繳并退還保費。經調查,王女士在某平臺推薦下聯系了一家“代理退保、債務重組”的法律服務公司,收取客戶代理服務費、債務重組等25%的費用。該公司以維權為名,惡意投訴、試圖停止繳款并敲詐保險公司,與此同時誘導王女士申請過橋墊資倒貸。了解情況后,保險公司向公安機關報案,公安機關不但為王女士揭示“代理退保”行為的危害還為其追回服務費,保險公司也與王女士協商后續還款事宜。 小貼士 1. 理性購買:充分了解保險產品信息,謹慎退保。 2. 保護個人信息:不隨意泄露保險信息,謹防受騙。 3. 正規渠道維權:通過合法途徑提出合理訴求,及時與保險公司溝通。 4. 遠離代理退保:提高警惕,不輕信“代理維權”“代理退保”等虛假承諾,確保財產安全。 通過以上內容,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陷阱,通過正規渠道維護自身權益。
“代理退保”是指消費者委托第三方(機構或個人)以自己名義辦理退保,涵蓋車險、意外險、重疾險等多種險種。 不法分子冒充保險業內人員,謊稱與監管部門合作或有內部資源,通過電話、微信等方式宣稱可辦理全額退保、減免債務、修復征信等。騙取信任后,誘導消費者提供敏感信息并簽署代理退保協議,索取高額傭金。 1. 喪失保險保障:退保后失去風險保障,未來重新投保可能面臨等待期延長、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。 2. 資金受損:代理機構收取高額手續費,甚至截留退保資金,消費者可能面臨難以挽回的損失。 3. 個人信息泄露:代理機構獲取消費者身份證、保單、銀行卡等隱私信息,可能被用于詐騙、洗錢等違法活動,甚至導致網絡借貸等未知損失。 案例警示 2024年9月,某地金融監管局收到消費者王女士投訴,稱其被銷售誤導要求停止催繳并退還保費。經調查,王女士在某平臺推薦下聯系了一家“代理退保、債務重組”的法律服務公司,收取客戶代理服務費、債務重組等25%的費用。該公司以維權為名,惡意投訴、試圖停止繳款并敲詐保險公司,與此同時誘導王女士申請過橋墊資倒貸。了解情況后,保險公司向公安機關報案,公安機關不但為王女士揭示“代理退保”行為的危害還為其追回服務費,保險公司也與王女士協商后續還款事宜。 小貼士 1. 理性購買:充分了解保險產品信息,謹慎退保。 2. 保護個人信息:不隨意泄露保險信息,謹防受騙。 3. 正規渠道維權:通過合法途徑提出合理訴求,及時與保險公司溝通。 4. 遠離代理退保:提高警惕,不輕信“代理維權”“代理退保”等虛假承諾,確保財產安全。 通過以上內容,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“代理退保”陷阱,通過正規渠道維護自身權益。